星期日, 1月 28, 2007

几种真实

一月末,少许迷乱,趴在书上睡了好几次。无力用功,先总结这月来看过的电影吧(按时间顺序)。

记得林旭东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面谈起中国电影的时候,认为过去十多年来国内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只有两部,《小武》和一部讲述沈阳“铁西区”的纪录片。也许是那个年代的人过于痛恨矫情和虚伪吧,真实对他来说有着极其崇高的意义。但我想真实并不仅仅是扛着一架16mm摄影机混迹于穷街陋巷,真实应该作为一种情怀被艺术的想象凝固在银幕上,它应该富于洞察力和同情心,还要有适当的电影语言与之相配。这大概就是为什么Roger Ebert会如此钟爱A Priarie Home Companion。它很奇特,很简单,讲的是明尼苏达一个直播电台节目的最后一场秀,看众人是如何面对变故,再由一首首动人的乡村歌曲串起来。我们对片子里的那个世界并不熟悉,但你也许会记住那份平淡中的真情,那份成熟的带着克制的留恋。作为大师Robert Altman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它就像暮色下的钟声般悠扬。

《鬼子来了》是另一种真实。我总觉得这部影片的好并不在于它多么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的劣根性,而在于它有着可信的内在逻辑,它让人相信一个虚构的故事有可能真的发生过,因为人性大抵就是它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同时作为一部有情节,而不仅仅是有故事的影片,《鬼子来了》难得的有些古希腊悲剧的影子。在中国电影一派反叙事的浪潮中,它显得耐心而古典,按部就班的演绎一个单线故事,手法上或许没什么创新,但真的很精彩。

那个林旭东曾以“暴力”为由否定了姜文的片子,这个就让我无法接受,我也许会以同样的理由认定姜文身上那种罕见的阳刚气质。迄今为止,他的两部作品我都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段个人化的,充满浪漫色彩的文革叙述常为人诟病,可我觉得那非常非常真实,它道出了记忆的本质。

最后说一下《巴别塔》吧,这部金球奖最佳影片得主,奥斯卡的热门注定将毁誉参半。其实它谈不上不真实,只是作为一部看上去深邃的影片它并没能给予观者更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影片相互交织的四条线索讲的不外是这个全球化、后现代的时代里人们的交流困境,但是这种困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景观被呈现,作为东京夜色中孤独裸露的聋女,茫茫沙漠里焦急徘徊的女佣,和偏僻村庄里重伤无援的美国游客。可在巧合与戏剧性之后呢?影片对日本、摩洛哥、墨西哥的描写依然是西方人想象中的异域。日本部分尤其有问题,先不说它与其他三条线索的脱节,单是对聋女近乎侵犯性的刻画就很惹人反感。

惊闻此片通过了广电的审查,他们对那些自慰、全裸以及女性阴部的特写镜头将作何处理?说真的,《巴别塔》的大胆才是真正的暴力,尽管我很不认同,但比一部自以为是的影片更恶劣的永远是不尊重创作者的审查制度。

更糟糕的是,在中国,任何被审查制度残害的片子都会轻易地被认为真实。真实成了幌子,就和东方主义一样的不可取。我比较不认可贾樟柯一部叫《公共场所》的纪录片,尽管它拿过奖,但未必比颓废着青春着的《薄扶林道82号》好。

1。6 Miss Little Sunshine: 其实还是挺可爱的一片子,只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1。7 云水谣:琼瑶式的主旋律,但谁让它比较符合我的爱情观?
A bout de souffle (精疲力尽) :在缺乏历史参照的情况下,我完全没注意到影片的经典所在-_-
Frida(重看):它/她大红、大绿,奔放而深沉,很不错的女性传记电影
1。8 顽主:与当年的游刃有余相比,我觉得王朔,已然英雄迟暮
地中海:CCTV6播放的反战影片
1。9 A Priarie Home Companion
独自等待:不再说了,总之我不喜欢这部片子就是了-_-
鬼子来了
1。10 P.T.U: 有点厌倦杜琪峰了
1。11 小武:需要再看一遍
1。12 Elizabeth:没有哪个女演员能比Cate Blanchet更加兼具脆弱和爆发力
1。13 Painted Veil:它的戏剧内核很精彩,它舞台布景一样的中国背景显得苍白
1。14 Volver:Penelop Cruz艳光四射
1。16 Napolean Dynamite:当年它在MTV颁奖里上引得无数人尖叫,原来是因为它神经的“出类拔萃”
1。18 Fifth Element(重看)
1。22 The Queen:对一位伟大女性的缅怀,和对另一位伟大女性的理解及尊敬。
1。23 Babel
1。24 阳光灿烂的日子 (重看):阳光几乎沐浴了每一个画面,我还没想出它的缺点来
1。26 小山回家:贾樟柯的处女作,一场热气腾腾的底层生活,真实、敏感、极具原创性。
1。27 公共场所、狗的状况

18 則留言:

onegrid 說...

昨天用了六个小时一连看了两遍站台
和看薄扶林82号一样
If I were one of them, my experience in it would be more amazing than that at present.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站台和82号的喜爱

something i have to share w/ you:

贾樟柯的黑色幽默是一种习惯:
墙上歪歪扭扭模糊不清的粉笔字是“站台/打死/贾樟柯”,电视里6-4通缉犯的名字是摄影师余力为

还有,ldy的《是否》是全剧众多流行歌里唯一一首完整播放并配有歌词字幕的

还有,王宏伟在片子里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


我几欲投考电影学院编剧系了
生活tmd本应过的更有劲!

——这就是在我长出人生第一根白发当晚的所观于所想

onegrid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onegrid 說...

还有,经鉴定,王宏伟肯定是河南人
他居然在一堆汾阳人里从头到尾说河南话
哈哈

YoL 說...

我无知了。。。《薄扶林道82号》是什么?

Chenshu 說...

难道在《小武》里王宏伟说的也是河南话?
Yol,不是你无知,是片子的推广工作做的不够,呵呵,有机会给你看看就知道了:)

Angela 說...

这个月你看电影太高产了 orz...

墙上歪歪扭扭模糊不清的粉笔字是“站台/打死/贾樟柯”----这个我也发现了

Frida的sceenplay是Ed Norton弄的, uncredit。他那时和墨西哥小妞谈恋爱呢

Babel还没看,我也有点猜疑可能会有你描述的这种问题,果然啊

PTU作为杜棋风的片子,你看的顺序不好,应该在放逐什么的之前,即遵循他拍摄的次序,那就可能没厌倦感了。PTU是我看得杜的第一个电影,那时是totally shocking..

林旭东说姜文的“暴力”,我也不苟同。。

Hector说《小武》是他认为贾最好的一部,说话时丫还没看《三峡好人》。
《站台》显然是野心等大。同意格格,贾的混音太——强了!!!

Chenshu 說...

Angela, 你咋没给我电话?

杜的片子我最早看的貌似是《大事件》-_-《枪火》我还没看,目前最喜欢的依然是《暗战》。总体来讲我对这一类爱玩儿花的的导演都有点失去兴趣了。

你觉得《三峡好人》是贾最好的?

匿名 說...

爱玩儿花的
就是“stylish”的土语吧,呵呵

贾樟柯的作品我只看过《小武》《站台》和《三峡好人》,这里面可能《站台》最令我动容吧

你呢?

匿名 說...

我很不喜欢《大事件》,btw

Chenshu 說...

《站台》本打算今晚看,现在看来要延后了。。。等我把贾的片子都看过可以集中起来说一说。

Angela 說...

Good luck hon!!

:)

onegrid 說...

to angela:我觉得站台很史诗 它其实不是电影,是音像化的散文诗 可以让我无法自拔

但这可能过于主观 很像那部六个小时的the best of youth

相比之下,三峡好人更像电影 应该更有观众缘

小山回家我也很喜欢 哈哈

匿名 說...

三峡好人更像电影
说的是啊,呵呵

Angela 說...

问问,小贾的pic是从我那里先看到的吗??

Chenshu 說...

对啊对啊,根本就是从你那里搬的,嘻嘻~
这张太经典了,简直让我对香港的禁烟令深恶痛绝!

假如_爱有天意 說...

I am far from movies...

假如_爱有天意 說...

I add you on my space after two years

Chenshu 說...

to楼上,这你还有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