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旧浪潮博客
胡杰,纪录片工作者,1958年生人,当过兵,学过画,做过记者。1995年第一次拿起超8毫米摄影机。那一年,是电影诞生后的第100个年头;那一年,第五代已是明日黄花,第六代仍备受争议,贾樟柯拍了处女作《小山回家》。
那一年,没几个人知道胡杰是谁。十多年后,他名声鹊起,是因为一部叫做《寻找林昭的灵魂》的纪录片。没有宣传,没有炒作,也没得过奖,这部片子却在网上广为流传。
其实,即便是在中国最另类最先锋的艺术家和独立电影人之中,胡杰也算得上是异类中的异类。
这首先是因为,他一点也不先锋。
他的纪录片,从早期的农村现实题材,到后来的历史题材,用的都是最老实的手法,看上去就像中规中矩的电视片。旁白,配乐,这些常为笃信“真实电影”美学的中国独立电影人所不屑的叙事工具依然在胡杰的纪录片里发挥着作用。从王兵到贾樟柯,从陈为军到胡新宇,他们用镜头客观、冷峻、克制地记录所谓的原生态,胡杰却从不避讳将导演的个人情感放进影片里,他说:不必强调瞬间的真实,重要的是立场。
他的立场是一种比追求表面的真实更高的追求,他要记录的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他要带领我们进入拍摄对象的内心,不管他/她是祁连山上的煤矿工人(《远山》,1995),被拐卖到山东农村的云南妇女(《平原上的山歌》,1999),居住在海边的平凡人家(《在海边》,1999),还是为真理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万言血书的“圣女”林昭(《寻找林昭的灵魂》,2004),文革时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女校长卞仲耘抑或她从未停止控诉的丈夫王晶尧(《我虽死去》,2006)。通过胡杰充满关切地讲述,观者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他记录的影像所打动,那里面有着苦涩和悲凉,也有生命的尊严和坚韧。
而胡杰这个人,可能比他的片子更加使人惊讶。在他身上,有种这个时代里罕见的纯粹和谦卑。1999年,为了拍摄《寻找林昭的灵魂》,胡杰毅然辞去了在新华社的工作。人们对他此举充满好奇和不解,然而在胡杰眼中,纪录片是一定要拍的,自己能活下来就好,钱,没有就没有吧。他不是理论家,他不会用深刻的词汇来解释纪录历史与现实的意义,他也没有特别远大的志向。在不同场合,他只是反复强调:他是渺小的,他只能做到这些,但是纪录的工作很重要,他愿意用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做他认为重要的事。
他靠自己的钱和朋友的资助拍电影,每一部影片,从收集资料,联系采访对象,到实地拍摄,最后剪辑成片,全都由胡杰一个人完成。他一个接一个地拍片,剪片,在其中倾注大量心血,对影片的发行状况,他则毫不关心。用他的话说,除了少数一两部影片曾获得少量发行以外,他的片子其实就是没有发行!他不参加国际电影节,也没卖过海外版权。他相信好片子会口口相传,从他的朋友,到朋友的朋友,再到数以万计的网民。最近,胡杰导演携新片《我虽死去》来到香港,还同时在香港大学放映了《寻找林昭的灵魂》与《平原上的山歌》。研讨会上,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版权问题时,他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他说:
“其实这是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经常面对的伦理问题。因为我们是用我们的摄像机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苦难,所以我们如果收费,我们的心灵就会受到审判;如果你不收费你就生存不下来。有时候你就会…就是不收费。”
我们为这样的一个胡杰鼓掌。
有人说,胡杰是悲悯而平等的纪录者;有人说,他用镜头记史,以影像思想。我觉得他的影片,是孕育着希望的,这不仅仅因为他甘愿用自己的双眼去做整个民族的眼睛,代替我们去关注,去记录,去审视当下和过往的岁月中,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或是被人刻意遗忘的角落,去承受那些尴尬和伤痛,去张扬美好和光辉的人性,也因为通过他的影片,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获得,某种成长。
胡杰主要作品(长片):
1995 圆明园的画家生活
1995 远山
1995 媒婆
1999 在海边
1999 平原上的山歌
2004 寻找林昭的灵魂
2006 我虽死去
PS: 看了女粉丝狂追刘德华12载逼得父亲跳海自杀的事情,很久没觉得胸口这么堵,简直喘不过气来。明星们一个个站出来劝粉丝们理智,对死者却不置一词。我受不了这种冷漠。我想起鲁迅的那句话: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算不了什么的,我想起本雅明悲伤的“历史天使”,想起王晶尧老先生为妻子的死于非命一次次上诉不成……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为了历史不再重演——这是多么苍白的答案!记住历史如果只是为了将来,那死去的人呢,难道仅仅是一个教训?不,我要记住历史——为了那些枉死的人,为了不辱没他们天赋的人权,为了不轻贱每一条生命的神圣。我们不能只往前看,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对死者负责。他们的死不能白白做了历史发展的祭品,一定要追究,要思考,要还每人以正义,不能就这么算了!
唉,还是难受,钻心,哭不出来。改天再看看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吧。
PSS: 这个事情上了“天涯”头条,戈尔巴乔妻的文章写的有情有意,回帖则让人感叹,这冷漠的世间。
这冷漠的世间啊——
4 則留言:
还有这条
http://pic.people.com.cn/GB/1098/5539218.html
同意应该尊重每个生命
但是如果我是刘德华 也不会纵容该粉丝
不要忘了社会榜样学习的影响
如果答应了她的要求 会有更多的人如此
恐怕说不定要死更多人
这里面,媒体也是添乱 给那孩子造成幻想
不过目前信息不足,是非难断
比如 那么多张纸誊抄整齐的遗书 怎么看都象是事先准备好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觉得那名老父亲似乎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负债累累 也走投无路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难受。
有好多人说他们一家子神经病,说他们都是自找的,说这个女人恐怖,说她死了就好了。
这种话可能“天涯”上天天都有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来看到太多人性的闪光点,忽然就承受不住了。
天涯这地方我来的越来越少,没别的,就是因为害怕。面对网络暴力我总是想逃,电影中的和历史中的残酷我敢于面对,也许是因为它毕竟离得太远,不够真切。
我想还是,增强一下心理承受力吧。
地铁塌方的事情其实白天在图书馆就看见电视在播了,不过当时没看明白怎么回事!
这么多风风雨雨原来离我们都是如此的近。
还有我们hall有个小姑娘前两天洗澡时昏倒,现在还没醒过来。
为她和那个6名工人祈祷!
沉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