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书写的冲动。
尽管我清楚自己的确应该贡献一些文字,和想法。大脑就像一架机器,长久不用就会锈掉,可我却总在土豆网上看无聊的美国选秀节目……America's Got Talent,还是很火爆的,可以体验一下。
结果我最投入的阅读竟常常是在地铁里,这或许是因为我巴不得赶快忘掉自己是在地铁里,忘掉闷热,忘掉人群。一星期有两天我横穿过北京城去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的一座平房里坐着,RAN在隔壁看着homemade的DV闷片昏昏欲睡——这就是国内唯一立志收藏当代中国独立影片的栗宪庭电影基金的办公室内,时不时出现的景象。
实话说,我对这个基金和整个独立电影界都非常不满。前者在独裁制下遭遇了不可避免的低效,后者沉醉在对自身的迷恋中,彼此吹捧以使得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缺乏意义。对商业的排斥,以及对个人艺术理念的坚持并不能保证这些所谓的电影“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恰恰相反,他们的电影充斥着太多自以为是和陈词滥调,并且无一例外的显示着可怕的沉闷。
而这种沉闷根本不值得忍受。
我时常想中国电影人的问题是不是因为他们将电影错误地分为了两类:商业的vs.艺术的,迎合观众的vs.背对观众的,拿奖的vs.赚钱的,或者说,贾樟柯的vs.张艺谋的。电影人们忙着在这两者间选择,却忘了下功夫做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选择:拍好的电影或者不好的电影。商业电影可以很精彩,艺术片照样可以滥的一塌糊涂。我觉得,只有当绝大多数电影从业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电影才能得到比较健康的发展。
所以,传说中业余电影时代的到来,未必是什么好事。电影的边界一旦扩展到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以至于无法在形式上将自身与其他影像形式区别开来,那么它很有可能陷入一个存在意义上的困境,失去它赖以立足的根基。一种艺术形式,它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个基础,一种特性,使它作为一个field有其不可被取代的价值。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之所以没有被新兴的照相技术冲垮,恰恰因为它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基础。它不再描摹、复制真实的世界(因为相片在这方面做的更出色),而是转向自身,在画框封闭的空间内部刻画独一无二的东西,只属于画家自己的“绘画的现实”。如果像中国现代诗歌那样,形式上一路崩溃,最后变得诗不像诗,文不像文,而是像一个人不好好说话,结果只能是谁也不再把它当回事儿。我想谁也不希望见到电影沦落到此种地步。电影必须区别于截取的影像片断和家庭录像,它必须捍卫自己的尊严。
这样说大概有点杞人忧天。其实我的意思是,有空还是去看《变形金刚》吧,不要看什么《背鸭子的男孩》,除非你像Ran那样被迫研究它。
Transformers is absolutely awesome!! 我被高大的金属影像死死按在影院座椅上,忘了口渴,忘了活动脖子。Roger Ebert说的对啊,it's goofy fun。他的意见是片子结尾部分的打斗太长,太随便。我觉得,确实可以打得更精致些——哪怕这些家伙是10层楼高的变形金刚。
至于时间,两个半小时的片子对我的眼睛来说其实是长了点。我会红着眼睛走出影院。我想它们仍然需要休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