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06, 2007

低潮

那天在msn上碰到久未露面的九月小姐。我们聊起各自现在的生活。她说,“毕竟我们曾经在一起纯粹过梦想过”,忽然觉得又幸福又辛酸,眼眶都有点湿了。

最近一两个星期像我预计的那样陷入低潮。我开始有点懒得说话,却又为在同学聚餐上说不出话而自责。Social anxiety依然很难克服,有时候不自觉的躲人,事后又对自己极为懊恼。其实假如我从小就习惯了美国式的社交方式,假如我的英语再好些能听懂美国人的谈话和幽默,我也不至于刻意去努力克服任何东西,我至少会表现的和在中国人当中一样。与其说我的问题是social的,也许倒不如说是cultural anxiety,因为它到底是由一个异己的文化引起。而我固执地选择了与这个文化贴身肉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感到困惑和迷失。为了什么?为了某种表面的光鲜和热闹?为了证明自己不孤独,不屈服于畏惧?我的潜意识里是否仍相信西方文化高人一等?

我发现自己搞不清眼下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我也挺认真看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但是学业像凉白开一样淡然无味。占据我精神的更多的是自我怀疑,自我沉溺。我刻意追求某些事物,却不喜欢功利的生活。过程才是重要的,如果不能享受过程,结果将毫无意义。然而想起买椟还珠,宝石固然无价,但当我们有了华丽的盒子,谁又知道、谁又在乎宝石是不是在里面呢?

我向往今年年初的那种生活:每天看新闻,读文章,和投机的朋友来往,去给笔会帮忙,认识诗人,着手旧浪潮。心里既平静,生活又新鲜,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只是自然而然做我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做让自己由衷感到喜悦的事

Why can't I just be myself and be loved?

格格推荐我看的video: 一个没有四肢的澳洲男人在水晶大教堂做见证。他说人们都渴望两件事:一是be loved,二是有人告诉你everything will be fine。他说praise God, 声音很安静,我又哭了。

13 則留言:

YoL 說...

你的模版怎么白花花一片了
想想
你所怀念与向往的生活居然是我们一起度过的
我的情绪有些小复杂

有一次我下午四点走出图书馆去吃下午茶,居然还是自然而然的打电话给你。。。

Unknown 說...

原来你也有这种感觉啊,我还以为只有我有呢,不过我的已经过去了。看来你进入状态慢一点。不要总一个人可能会好一点。找我玩吧,有什么就和我说,帮不了你,不过至少我愿意听

化之 說...

关切。
想起李欧梵的《我的哈佛岁月》,大概迷茫、孤寂甚至表面光鲜而内心无言伤痛,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不用俗世价值不假思索地糊弄伤口而选择(抑或对于此中个体而言似乎别无选择)清醒地直直面对自己灵魂的人,总要经历的。李欧梵说自己饥肠辘辘地省下钱每个周末去看电影,以填补自己的虚空……后来他某日在校园低头行走,忽闻得白发教授对他喊:“年轻人,昂首走路!”而有所顿悟……

化之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化之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化之 說...

having said“总要经历”,我大概意在everything will be fine.

不过,呵呵,李欧梵这只老狐狸的所谓顿悟,在我看来,亦不过投向俗世——努力social,寻找女友(哈哈)。然而数十年后贵为教授的他,一日辛劳之后,回到寓所,妻如陌路之人,而胡乱果腹之后,惟有看电影台的电影,一部接一部,直看到精疲力尽,才踏着寒夜的楼梯,独自上楼,裹被而眠……

这种分析大概离谱,大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理。因为欧梵如今已娶得新妻,其乐融融。不过这么看守甫高卢“顿悟”,不亦可也?(注解:守甫在高卢,也是先经历一段低潮,然后悟到——关键是自己要强大起来!!!)

至此,我坦白老底——我把一切皆视为“空”,即本无所谓苦乐,苦乐皆是illusion,抑或中性一点说,皆是文饰,文化(意义的创造)。既然一切都是illusion,那么不妨觉得一切本来自然安好,不妨从当下中,体会不完美(其实本无所谓完美不完美)中的奥妙趣味,玩味再三,于是放下执著,坦然生活……(Cho说我这才是illusion,她则选择去习惯和痛苦(而且是活生生的切肤之痛)共生。我还是觉得这有点残忍。)

化之 說...

如此看来,欧梵所谓“顿悟”,大概也可用我的理来解释,那就是不再究于“存在”,而着眼当下,我看我世界,我创我价值。而他后来寒夜电影云云,也不过是人性脆弱,因循懒惰,而不免陷于泥潭罢了。你看他后来“时来运转”,重新努力建造新生活,不也温馨宜家吗?

然而,虽有此“悟”,我自己还是常常不能冷静地“观自在”,或是落得痛苦不已,或是无所倚靠,如汪洋中溺水一丁。想起Cho他日说道,每人都有追求超越于自我的某种存在的倾向,找寻到这种追求并可以追求时,人便觉生命完满,万物美好,别无他求。真是洞见。这也许是解释我这种试图化解意义崇高性的人,所不能挣脱的宿命?

又或许人皆如此,各扮光鲜罢了。那么,我也许能最终站在高处,重复我最开始的帖子,说道:最终,我们是认真生活的人。

化之 說...

看姐姐如此,而不能援手,实在无能。我是一个不善于说安慰话的人。罢了。

这番话发不发到姐姐的博客上呢?看了姐姐头会不会更疼呢?我犹豫再三。唯愿姐姐能有人倾诉。

Bless!

Snowgrass 說...

是不是我已经失去敏感了。
似乎闷着头过日子才不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唯愿你有安生立命之所,找到一份安宁。
年轻的时候,就尽情地困惑和求索吧。

为你祝福。也祝福自己。

匿名 說...

姐姐,自然而然的就想叫你姐姐。
最近我自己好忙,但忙着忙着也习惯了。一是耐忙能力增强了,而是心里不着急了。
我想吧,你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啊,既然你料到了这个低潮期,是不是也可以幻想一下低潮期之后的慢慢走高呢。
不要着急。
祝你快乐。

--想你的nov.

匿名 說...

姐姐啊,真想坐飞机来探你。

Chenshu 說...

谢谢弟弟妹妹,你们真好!
李欧梵的书我打算看看,也许也能帮助我有所顿悟。尽管我觉得很多情绪只是在循环,每换一个地方就再从头开始一次,而强烈程度其实是在一次次地减弱。所以有可能根本不需要想清楚任何事情,不需要拥有生活哲学。当自己以为“顿悟”的那一刻,也许仅仅是适应了外部环境。问题只在于时间,不在于你如何面对。

假如_爱有天意 說...

这篇写的挺好,

而我固执地选择了与这个文化贴身肉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感到困惑和迷失。为了什么?为了某种表面的光鲜和热闹?为了证明自己不孤独,不屈服于畏惧?我的潜意识里是否仍相信西方文化高人一等?

我发现自己搞不清眼下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我也挺认真看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但是学业像凉白开一样淡然无味。占据我精神的更多的是自我怀疑,自我沉溺。我刻意追求某些事物,却不喜欢功利的生活。过程才是重要的,如果不能享受过程,结果将毫无意义。然而想起买椟还珠,宝石固然无价,但当我们有了华丽的盒子,谁又知道、谁又在乎宝石是不是在里面呢?

经常有同感
迷惑后才能清楚吧.